今天下午,某護理人員突然問我:「那個XX床的病人,需不需要做....」
我反問:「為什麼要做這個?他昨天已經做過了啊?」
某護:「喔,沒有啦...」(接著沈默不語)
我又問他:「那你覺得,這個病人需要再做的理由是什麼?」
某護:「因為是護理長說的。」
聽到這個沒有經過思考,脫口而出的答案的時候,我其實滿失望的,忍不住給了他一些忠告。可是,我今天有點累了,可能說得不夠婉轉,事後回想起來,其實還滿怕他會覺得自尊心受傷的,但即便如此,有些話我還是覺得該講,希望他能夠諒解。
問題的關鍵,不是在於某件事情要不要做,而是為什麼要做,或是為什麼不做。應該要學會去問,去思考為什麼。再者,身為病患的主護,應該要掌握病患的情況,而不是把護理長的指令原封不動的傳達。你不是軍人,你的天職並不是絕對的服從。
我不知道他是怎麼看待護理工作,但是對我來說,護理人員是需要高度專業的,並不是執行醫囑或發藥的工具。也許在醫療團隊之中,護理人員通常並不是扮演醫療決策,或是負責擬定治療計畫的角色,但那並不代表護理人員不能夠參與這個過程,更不代表護理人員不需要瞭解這個過程。也許你不是負責決定治療方式的人,但是你還是要有你自己的想法,還是要針對每個細節去思考。在提出問題前,可以再思考多一點,而不是只充當傳話的人。
「因為我們需要監測加護病房的感染率,需要這個資料」,是一個有經過大腦的答案。
「因為這是護理長說的」,則不是。
如果都只把交辦的工作像機器一樣的做完,而不去思考,那就不會進步了。
「喔,那是因為我剛來,還是新人。」這則是一個更不像專業人士所應該有的答案。
是不是新人只關乎熟練度問題,無關學習態度問題。
醫學知識的領域如此浩瀚,無垠無涯,在其中,我們有誰不是新人?
在學習的道路上,我們都是永遠的新人。
當你已經覺得自己是老手的那天,你的進步就停止了。
是不是新人,能力夠不夠,根本就不是重點。
能力不夠,可以訓練;
知識不夠,可以讀書。
但是沒有養成好的態度,沒有思考的習慣,時間久了就很難補救。
要人們尊重你的專業,首先,你自己得先尊重它。
要人們看得起你的職業,首先,你得看得起自己。
成立 PCMan Facebook 專頁
之前常被許多網友要求加 Facebook,但是數量過多難以管理,大部分也都不認識,無法一一加入,所以成立 PCMan FB 專頁。未來長篇的文章還是會放 Blog 上,而平常的小動態會放在 FB。
另外,現在也可以使用 http://blog.pcman.im/ 來連到本網站
另外,現在也可以使用 http://blog.pcman.im/ 來連到本網站
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
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
我只是想要努力治療病人,請相信我們,好嗎?
「您的電話將轉接到語音信箱,嘟聲之後開始計費...」
這是今晚第三次了,病房的護理人員,忙碌中又耐心的打了一次安養院的電話
「喔那支也沒人接喔,好吧這是阿伯另一個女兒的電話:09xx.....」
「喂請問你找哪位?」這次打通了,電話另一頭是中年女子的聲音。
「您好,這裡是宜蘭醫院,我是今天的值班醫師...」
「喔這樣啊,其實我不是很清楚,不然我給你我媽的電話,你打給他好了」
我在護理紀錄上已有的三支電話旁的小空位,草草抄下了號碼,
看到號碼,我心裡暗叫不妙,是 (02) 開頭的!
「您好,這裡是宜蘭醫院,我是今天的值班醫師...」
這次電話的那頭是不太標準的國語:「喔,有,今天安養院有跟我講了,在住院嘛...有事嗎?」
「因為伯伯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我想我需要跟你們說明一下目前的狀況」
「啊這個我聽不懂啦,我女兒跟我說很不好,啊我小女兒比較有讀過相關的東西,不然你跟他講!」
我耐著性子,在病歷上抄下今晚的第五支電話號碼。
「喂~~喂~~請問.......找.........你說.....麼?......嘟嘟嘟...............」
雜訊中隱約聽到了幾個字,就被掛斷了。
我重打了一次....「喔是這樣啊!對不起我在洗澡,你過五分鐘再打好不好,不好意思喔」
伯伯還躺在他的病床上喘著、咳著,我則看著時鐘,倒數著五分鐘
正要再來撥電話,護理站電話就響了,護理人員接了之後,隨即把話筒遞給我。
「您好,我是今天晚上的值班醫師」
「是,請問有什麼事嗎?」電話另一頭是冷冷的女聲,帶著幾分精明幹練,配著標準的國語,透著高知識份子的氣息。
「您父親目前在我們這裡住院,不過剛剛我看過覺得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可能會有危險,所以想跟你們針對目前的病情,做一下說明。」
「嗯哼」
「目前因為肺炎併發敗血症,也就是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,加上這次伯伯本身意識不是很清楚,自我照顧和咳痰,清除呼吸道的功能都不是很好,所以雖然我已經給他用上很強的藥了,最壞的情況,可能會有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急救的可能。雖然之前也有幾次因為感染入院,但是這次的狀況比較嚴重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」
「所以你現在是要告訴我最壞的情況嘛,是嗎?」
「是的,目前的狀況還沒有這麼差,但是按照過去的經驗,這樣的病患很有可能狀況會惡化,所以我會先跟你們告知。」
「你是說你已經用了很強的藥了?他年紀這麼大了用這麼強受得了嗎?」
「因為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我給他使用比較強效的抗生素,至於劑量我們都有根據腎臟功能和體重等等作過調整,給他合適的劑量,應該是還可以,至於年紀...」
不等我說完,我就被打斷:「那他狀況嚴重是你們用藥之後的副作用引起的嗎?」
「不是,我是說他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需要用到比較強效的藥物。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肺炎,因為...」
「你是說他感染了H1N1 嗎?」我又再次被打斷
「不是,你可以先聽我解釋完嗎?」,解釋到一半一再被打斷,我開始有點不悅。
「喔抱歉。」
「H1N1 是病毒,伯伯這次感染的細菌,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」
「嚴重的肺炎可以引發呼吸衰竭,而細菌感染可以引發敗血症,造成心跳血壓不穩定和器官衰竭」
「標準的處理方式,是我們會在頸部打一個大號的點滴,稱作中央靜脈導管」
「你是說做氣切嗎?我們不要氣切」電話那頭突然傳來焦急的語氣,對家屬來說,醫生會在脖子上做的東西大概就是氣切了,他完全沒有在聽我要說什麼...
我無奈的答到:「那不是氣切,我是說點滴,那個是放在頸部的大靜脈裡面」
「那個會不會很危險?」電話另一端的語氣越來越急促
我很努力的耐著性子:「你先等一下,我現在就是要跟你解釋,你可以先聽我解釋嗎?」
「這個點滴可以用來快速給藥,同時可以測量壓力,監測我們所給的藥量是否足夠,可以幫助穩定血壓。風險當然還是有,主要是怕出血或是氣胸,所謂氣胸就是肺部破洞。因為頸靜脈位置接近肺部頂端,有少數的病患可能會在置入導管的時候扎到肺部的頂端,形成氣胸。如果發生,就是從外面再放一根胸管引流空氣來處理。但是從頸部打這個點滴的話,氣胸發生的機會並不高,一般來說安全性算還可以,風險並不高。」
「所以還是有風險就對了?」
「任何醫療處置本來就都有風險,但是不做也有不做的風險,就是疾病本身可能會無法控制啊!」
「有風險的話,那我們就都不要做了。」
「病人沒事的話,我們也不會幫他做,但是現在是因為情況比較危急,所以我才要跟你討論。沒有積極處理這也會有危險啊。」
「對啦對啦,真的很危急才做啦,我們現在不要做,拜託盡量不要做好嗎?」
「好吧!我們看情況,有變化我再跟你聯絡」經過漫長的雞同鴨講,我失落的掛上了電話。
我記得我在這通電話的一開頭,已經有說現在的病情比較危急了。或許是因為,伯伯從住院到那天晚上給我看到,只有安養院的人來看過他一次,所以家屬沒有感受到我所謂的「病情嚴重、危急」,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。在宜蘭住院的伯伯,最主要的聯絡人,電話卻是 (02) 開頭的,我只是個值班醫師,我沒辦法處理家庭和社會問題。
我可以理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,但我不能理解的是,我們這麼努力的想治療病人,為什麼卻沒有家屬願意好好聽我們說?
我所做的醫療處置,不只是病患冒風險,難道做了出問題,我自己不用冒法律和醫療糾紛的風險嗎?冒這些險,拼什麼?這些家屬能理解嗎?為什麼每當我解釋我要做一件處置的時候,總是被當成賊一樣,質問這件事情是不是會傷害到病人?在這條路上,很多時候,最讓人挫折的,不是失敗,而是不受到支持和理解。
同意書只是法律上要求的形式,當你提起原子筆的時候,我要的,不是你的簽名,而是信任。
年紀大,不代表病就沒機會治好。我只是想要努力治療我的病人,請相信我們,好嗎?
這是今晚第三次了,病房的護理人員,忙碌中又耐心的打了一次安養院的電話
「喔那支也沒人接喔,好吧這是阿伯另一個女兒的電話:09xx.....」
「喂請問你找哪位?」這次打通了,電話另一頭是中年女子的聲音。
「您好,這裡是宜蘭醫院,我是今天的值班醫師...」
「喔這樣啊,其實我不是很清楚,不然我給你我媽的電話,你打給他好了」
我在護理紀錄上已有的三支電話旁的小空位,草草抄下了號碼,
看到號碼,我心裡暗叫不妙,是 (02) 開頭的!
「您好,這裡是宜蘭醫院,我是今天的值班醫師...」
這次電話的那頭是不太標準的國語:「喔,有,今天安養院有跟我講了,在住院嘛...有事嗎?」
「因為伯伯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我想我需要跟你們說明一下目前的狀況」
「啊這個我聽不懂啦,我女兒跟我說很不好,啊我小女兒比較有讀過相關的東西,不然你跟他講!」
我耐著性子,在病歷上抄下今晚的第五支電話號碼。
「喂~~喂~~請問.......找.........你說.....麼?......嘟嘟嘟...............」
雜訊中隱約聽到了幾個字,就被掛斷了。
我重打了一次....「喔是這樣啊!對不起我在洗澡,你過五分鐘再打好不好,不好意思喔」
伯伯還躺在他的病床上喘著、咳著,我則看著時鐘,倒數著五分鐘
正要再來撥電話,護理站電話就響了,護理人員接了之後,隨即把話筒遞給我。
「您好,我是今天晚上的值班醫師」
「是,請問有什麼事嗎?」電話另一頭是冷冷的女聲,帶著幾分精明幹練,配著標準的國語,透著高知識份子的氣息。
「您父親目前在我們這裡住院,不過剛剛我看過覺得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可能會有危險,所以想跟你們針對目前的病情,做一下說明。」
「嗯哼」
「目前因為肺炎併發敗血症,也就是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,加上這次伯伯本身意識不是很清楚,自我照顧和咳痰,清除呼吸道的功能都不是很好,所以雖然我已經給他用上很強的藥了,最壞的情況,可能會有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急救的可能。雖然之前也有幾次因為感染入院,但是這次的狀況比較嚴重,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」
「所以你現在是要告訴我最壞的情況嘛,是嗎?」
「是的,目前的狀況還沒有這麼差,但是按照過去的經驗,這樣的病患很有可能狀況會惡化,所以我會先跟你們告知。」
「你是說你已經用了很強的藥了?他年紀這麼大了用這麼強受得了嗎?」
「因為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我給他使用比較強效的抗生素,至於劑量我們都有根據腎臟功能和體重等等作過調整,給他合適的劑量,應該是還可以,至於年紀...」
不等我說完,我就被打斷:「那他狀況嚴重是你們用藥之後的副作用引起的嗎?」
「不是,我是說他這次的病情比較嚴重,所以需要用到比較強效的藥物。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肺炎,因為...」
「你是說他感染了H1N1 嗎?」我又再次被打斷
「不是,你可以先聽我解釋完嗎?」,解釋到一半一再被打斷,我開始有點不悅。
「喔抱歉。」
「H1N1 是病毒,伯伯這次感染的細菌,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」
「嚴重的肺炎可以引發呼吸衰竭,而細菌感染可以引發敗血症,造成心跳血壓不穩定和器官衰竭」
「標準的處理方式,是我們會在頸部打一個大號的點滴,稱作中央靜脈導管」
「你是說做氣切嗎?我們不要氣切」電話那頭突然傳來焦急的語氣,對家屬來說,醫生會在脖子上做的東西大概就是氣切了,他完全沒有在聽我要說什麼...
我無奈的答到:「那不是氣切,我是說點滴,那個是放在頸部的大靜脈裡面」
「那個會不會很危險?」電話另一端的語氣越來越急促
我很努力的耐著性子:「你先等一下,我現在就是要跟你解釋,你可以先聽我解釋嗎?」
「這個點滴可以用來快速給藥,同時可以測量壓力,監測我們所給的藥量是否足夠,可以幫助穩定血壓。風險當然還是有,主要是怕出血或是氣胸,所謂氣胸就是肺部破洞。因為頸靜脈位置接近肺部頂端,有少數的病患可能會在置入導管的時候扎到肺部的頂端,形成氣胸。如果發生,就是從外面再放一根胸管引流空氣來處理。但是從頸部打這個點滴的話,氣胸發生的機會並不高,一般來說安全性算還可以,風險並不高。」
「所以還是有風險就對了?」
「任何醫療處置本來就都有風險,但是不做也有不做的風險,就是疾病本身可能會無法控制啊!」
「有風險的話,那我們就都不要做了。」
「病人沒事的話,我們也不會幫他做,但是現在是因為情況比較危急,所以我才要跟你討論。沒有積極處理這也會有危險啊。」
「對啦對啦,真的很危急才做啦,我們現在不要做,拜託盡量不要做好嗎?」
「好吧!我們看情況,有變化我再跟你聯絡」經過漫長的雞同鴨講,我失落的掛上了電話。
我記得我在這通電話的一開頭,已經有說現在的病情比較危急了。或許是因為,伯伯從住院到那天晚上給我看到,只有安養院的人來看過他一次,所以家屬沒有感受到我所謂的「病情嚴重、危急」,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。在宜蘭住院的伯伯,最主要的聯絡人,電話卻是 (02) 開頭的,我只是個值班醫師,我沒辦法處理家庭和社會問題。
我可以理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,但我不能理解的是,我們這麼努力的想治療病人,為什麼卻沒有家屬願意好好聽我們說?
我所做的醫療處置,不只是病患冒風險,難道做了出問題,我自己不用冒法律和醫療糾紛的風險嗎?冒這些險,拼什麼?這些家屬能理解嗎?為什麼每當我解釋我要做一件處置的時候,總是被當成賊一樣,質問這件事情是不是會傷害到病人?在這條路上,很多時候,最讓人挫折的,不是失敗,而是不受到支持和理解。
同意書只是法律上要求的形式,當你提起原子筆的時候,我要的,不是你的簽名,而是信任。
年紀大,不代表病就沒機會治好。我只是想要努力治療我的病人,請相信我們,好嗎?
訂閱:
文章 (Atom)